首页 > 拉丝 绞线 退火
[退火工序] 罐式退火铜丝粘问题
P:2007-01-05 13:56:52
1
我厂铜丝退火工艺还比较落后,还在用罐式退火,退火工艺如下:
铜丝装罐------------- 闭炉抽真空到-0.1Mpa(大概6分钟左右)------------充氮气到0.4Mpa-----------加热(0.25mm以下加热到140度左右,0.25mm以上加热到180度左右)(温度计测量)-------------达到上述温度后切断电源,地窖中保温90分钟--------------吊出后冷却到50度左右,放气出炉。
不知是退火工艺的问题,还是拉丝工艺的问题(拉丝油、收线张力等),退火后的铜丝束丝时经常出现铜丝拉不直,弯弯曲曲,轻则经常断线,重则盘底部风的铜丝粘在一起,全部报废。并且这种情况大小规格的铜丝都时有发生,且盘底部分尤为严重。
不知大家有没有好的生产工艺,希望各位有经验者不吝赐教。
piggyback extruder - 分段挤出机 (0) 投诉
P:2007-01-18 18:17:13
7
对罐式退火本人略知一二,发表一点个人意见:
1.退火目的是铜线经多道工序拉伸后,晶粒细化,晶格畸变、错位产生内应力,导致铜线硬化、延伸率和导电率降低,通过升温退火使铜线物理性能恢复。
2.升温后铜线晶体的变化有三个阶段,一回复阶段:当加热温度不高时,原子活动能力很低,虽然有微小运动,但晶粒无明显变化,晶格畸变程度降低,内应大大下降。二、再结晶阶段:当加热温度较高时,原子活动能力增大,晶粒向外扩展长大,同时晶粒减少应力。三、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阶段:升温受热以后,变形铜线在刚完成再结晶过程,晶粒都能恢复得细小均匀,随着加热温度的过度提高,或者保温时间过度延长,再结晶后的晶粒会互相吞并而长大,使晶粒变粗,物理性能下降。
3.退火相关联系因素:铜线的材质、铜线的体积、铜线的温度、加热的方式、加热的设备、加热的时间、加热的温度
首先楼主的情况并没有说得很祥细,1、多少容量的炉子2、一次退多少线3、线盘是什么材质和平底钢板盘还是压力成型盘(两侧有空位区的)或者是铝材盘4、一盘装多少线5、盘尺寸6、叠多少层,每层多少盘怎么叠7、加温的是什么材料(炉丝、发热管、双相加控硅、燃烧物)。8、对退火后的品质要求(外观、延伸率)9、铜的材质(无氧铜、低氧铜、再生铜)10、楼主说指温度应该罐内温度吧(我原用的设备是炉内上中下三个温度指示,罐内顶部一个)
粘线是就铜的结晶格恶化,原子相互渗透造成的,就楼主已陈述的情况来看,有几个不合理的地方1、加热、保温时间统一一致不合理2、所设定温度一致不合理。加热和保温的时间必需应考虑到1、天气温度(主要是考虑到进炉时铜线的温度和加热时的温差)2、炉膛的温度(主要是考虑到是一炉一炉连着退,还是退火的时候不一定)3、铜线的材质(主要是考虑到无氧铜的加热时间相对短一点、含氧量高的铜线时间相对长一点)
建议:如果多是盘内粘线多的话,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收线太紧,因为内外部的热胀冷缩不一致导致退火时内部靠得紧,粘线机会加大。解决的方法是1、控制好收线张力2、最好用两侧有空位压力成型盘,也可两侧些孔,即可缓解内部压力也可使内外受热均匀相对一致3、合理设置温度
温度的设定要和铜线的材质、铜线的体积、铜线的温度、加热的方式、加热的设备、加热的时间、加热的温度来做不同的设定,肯定是不能套用同一公式的,除非你的原料、设备、天气、退火时机、工艺、操作员工以及他操作的心情一致(呵呵)。平时应做大量的试验和记录,找出发生粘线时叠盘位子,粘线的程度,进行调整,达到改善的目的。
以上为个人心得,仅供参考。
另:润滑乳液也是有一点影响的,乳液越脏越不容易粘线,乳液越干净,粘线的机会略大一点。这里只做多嘴,解决的方法不要考虑这一点,拉丝乳乳液还是越干净越好,对铜线品质和模具、乳液的寿命是起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