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 高频线缆
12 涓嬩竴椤�
[技术资料] GB 3953-83 电工圆铜线
P:2008-08-16 16:12:05
1
技术要求
1.材料
制造镀银铜线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圆铜线………………………………………………………………...GB/T 3953
银…………………………………………………………………………YB 117
2.镀层
2.1 镀银铜线的银含量和镀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2.2 镀银铜线的镀层应连续,牢固地附着在铜线表面上,经试验后的试样表面应不变黑。、
2.3 镀银铜线的镀层表面应光滑连续、不得有银粒、毛刺、机械损伤等有害缺陷。
3.镀银铜线标称直径的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
表2mm
标称直径 | 偏差 |
0.050~0.100 | ±0.002 |
0.110~0.250 | ±0.005 |
0.260~0.700 | ±0.010 |
0.710~1.000 | ±0.015 |
1.100~2.000 | ±0.020 |
4.镀银铜线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标称直径 mm | 抗拉强度 不小于 N/mm2 | 伸长率 不小于 % |
0.050~0.100 | __ | 5.5 |
0.110~0.150 | 196 | 10 |
0.160~0.250 | 196 | 15 |
0.260~0.500 | 196 | 20 |
0.510~1.000 | 196 | 25 |
1.100~2.000 | 196 | 25 |
5.镀银铜线在温度为+20℃时电阻率应不大于0.017241Ω.mm2/m。
电阻温度系数a10为0.0039801/℃、
6.镀银铜线不允许接头,允许采用通常方法焊接镀银前的铜线。
试验方法
7.1.银含量测定
采用容量法或重量法测定,仲裁时应采用重量法。
7.1.1容量法
方法基于硫氰氧酸盐沉淀硝袋溶液中的银离子,三价铁为指示剂。
取0.25~0.5g(准确至0.1mg)样品,置于250ml锥形烧杯中,加10ml硝酸(1:1),缓慢加热至溶解,煮沸躯尽棕色烟、冷却、稀释至10ml,加5ml硫酸高铁銨(100%)。
用硫氰酸銨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和白色沉淀)恰变为砖红色(铜离子的蓝色和铁离子硫氰酸盐络合…………
……….
式中:V-硫氰酸銨标准溶液的消耗,ml﹔
T-硫氰酸銨标准溶液对银的滴定度,g/ml﹔
B-样品重量,g
7.1.2重量法
方法基于用盐酸自硝酸盐溶液中将银沉淀为氰化银。
A) 器
坩堝式滤器4#30ml
真空□:406型,排氧量30l/min连安全瓶干燥瓶抽滤瓶1000ml。
B)试剂
硝酸1:1﹔硝酸1:99﹔盐酸1:9
C)分析步骤
称取1g样品(准确至0.1mg)置于100ml烧杯中,加100ml硝酸(1:1)缓慢加色烟,冷却至室温,稀罕至50ml。
在不断搅动下,慢慢地加入20ml盐酸(1:9)放置2h,通过已在110℃干燥21滤器,用倾泻法除去溶液,用温热硝酸(1:9)洗涤沉淀两次,同上方法除去溶液,滤器,同上方法除去水,然后用热水洗涤二次抽滤。
将坩堝式滤器连同沉淀在110℃干燥2h恆重,干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D) 计算
银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A-氯化银重量,g﹔
B-样品重量,g。
7.2镀层厚度测定
镀层厚度通过测得银含量按下式计算得出。
&=R.G.K……………………………………….
式中:A-镀层厚度,μm﹔
B-镀银线半径,mm﹔
G-银含量,%
K-换算系数。
表4
G%(Ag) | 4 | 5 | 6 | 10 | 12 | 15 | 18 | 20 | 25 | 30 | 35 |
K | 4.3 | 4.3 | 4.3 | 4.4 | 4.4 | 4.5 | 4.6 | 4.6 | 4.7 | 4.8 | 4.9 |
8.检验规则
8.1产品应由制造厂的技术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每盘出厂的产品应附有检验合格证。
8.2镀银铜线按表5规定进行检验。
8.3抽检时每批按1%抽样,但不少于3盘,批量较大时,不多于10盘(圈),第一次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第二次试验,如仍有不合格时,应逐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