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新闻] 中国新能源发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P:2014-11-26 14:00:12
1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与政府的扶持极为有关,但是发展不起来也与政府极为有关。从盛到衰,再由衰转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能源无论盛还是衰都与政府有关,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中国新能源发展是大势所趋,这是一个共识。这个共识是由“雾霾”帮助国人达成的,过去几年,雾霾成了国人口中的热词。如何消除雾霾,这成了政府和民众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政府部门更是倍感压力。
去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出部署,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文件特别提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要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做许多工作。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型城市一方面采取通过限号、限购等特殊政策,减少城市车辆规模的增长速度以及汽车使用频率,另一方面则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广新能源汽车,力图通过减少燃油车的比例,降低雾霾天气造访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求,要制定到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额战略,在这个关头清醒的认识中国新能源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我们提出到2050年的时候,要使我们国家能源消费的1/3以上是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中国新能源要成为一个有效的补充能源,到2030年,我们要使新能源成为一个主流,到2050年要使得新能源成为主力能源。当今,欧盟已经制定了到2050年有80%,或100%的能源来自从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我国是能源消费很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欧盟的目标对我们来说是实现不了的,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仍要实现能源转型,同时也要实现能源和环境,能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新能源近些年发展不可谓不快。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要政府真的大力支持,发展什么产业都快,这是我们体制的优势。但是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政令出自多门,形成各种政策冲突,加上各自为政,造成新能源发展起起落落,不能稳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新能源政策有中国这么复杂。它们各自为政,又互相交叉,它们初衷良好,但后遗症却影响巨大。
从政府层面来讲,各种政策不合理,甚至矛盾冲突,这是最大的问题。中国新能源政策的最突出问题表现为:产业规划的不合理、规划内容的不细致、内容执行的不到位。以光伏产业为例,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多部委密集出台了多达14部有关太阳能光伏的规划,可这些规划大多只设定目标,如:国务院通过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都将中国2015年的光伏装机容量设定为21吉瓦,但都没有具体规划每年的装机容量、新增装机地区,以及分布式和并网式的比重。“十二五”期间,关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规划有3部,其中由工信部出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科技部推出的《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很多发展目标相差甚大,如2015年的上网电价目标,前者是低于0.8元/ 千瓦时,后者则是低于0.9元/千瓦时。
不仅光伏如此,同样的政策沦失在风电产业更为明显。在诸多风电产业规划中,其目标大多只有产能目标,没有利用目标,很少涉及产业链的平衡问题,没有考虑电网消纳问题。其中,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与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目标更是没有任何关联。此外,国家层面风电的实际装机容量远远超出规划的目标,这种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例如:河北地区目前已投产、核准和取得路条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490万千瓦,大大超过规划中2015年达到1013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目标。诸如此类的问题,直接导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对风电发展来说成为一纸空文。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则是:补贴的泛滥直接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冲动”,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以风电产业为例,当增值税转型后,尽管地方政府不能享受到增值税带来的收益,但风电项目的招商引资还是能为当地增加GDP和就业机会等好处,因此其对项目审批更加放松,风电产能过剩就不可避免了。同样,这些补贴政策表面上看是支持风电产业降低成本,实际上却演变为支持进口产品。特别是对于进口部件产品不但退还关税,连“进口环节增值税”也给予退税处理,而国产部件却要负担增值税。这种将国产与进口的大功率风电机组关键部件产品置于不同的税赋环境的做法,不但违背了内外公平税赋原则,对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动力也带来了巨大伤害。
除了政策问题外,中国新能源产业技术方面也存在重大缺陷,中国新能源的核心技术的缺失与配套技术的重复研发或引进。在中国,无论是开发哪种新能源,其核心技术都是通过引进、购买或转让的方式得到。技术专利也大多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设备制造产业核心技术匮乏,关键设备、零部件依赖进口。同时,某些新能源配套技术,重复引进和研发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政府角度,重复资助了一些科研项目;从企业角度,不同的企业重复购买相同的技术和专利,或是一个企业重复申请类似的课题。技术的重复引进和购买造成了重大的浪费,我们看看光伏产业,以2010年为例,中国光伏企业从美国进口的设备和技术转让费就不少于30亿美元,与中国对美国20亿美元出口额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