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注册会员等级:初级工程师声望:1801
1
V = ( ε - ε1 ) * ( 1 + 2 * ε ) / ( ε - 1 ) / ( ε1 + 2 * ε )ε:原材料(发泡前)之介电常数ε1:发泡后之实际介电常数
绝缘押出:外模内径 Dd = ( ( 1 - V ) * ( D ^ 2 - d ^ 2 ) + d ^ 2 ) ^ 0.5 + ( 0 ~ 0.05 )D:绝缘外径(mm)d:导体外径(mm)V:发泡度 (%)
角色:注册会员等级:总工程师声望:33640
2
角色:总版主等级:高级工程师声望:6410
3
发泡度: V = ( ε - ε1 ) * ( 1 + 2 * ε ) / ( ε - 1 ) / ( ε1 + 2 * ε )ε:原材料(发泡前)之介电常数ε1:发泡后之实际介电常数
这样算,介电常数又怎么确定啊?特别是发泡后之实际介电常数,应该不是一个常数吧?
4
角色:注册会员等级:初级工程师声望:1845
5
我想,楼主的这个公式是用于实际生产时检查发泡度的。通过测一些电参数(比如水中电容),可以得到发泡后的实际介电常数ε1,而发泡前的ε是定值,这样就可以得出发泡度了,然后根据需要改变发泡度。
[lsr66 在 2007-6-14 10:49:03 编辑过]
角色:注册会员等级:技工声望:65
6
角色:注册会员等级:初级工程师声望:1799
7
角色:注册会员等级:技工声望:171
8
发泡产品一般为同轴或高频先材
一般对线材作水下电容测试,知道电容后用同轴电缆电容公式算出发泡材料的介电常数,有两个介电常数就可根据公式算发泡度了
角色:版主等级:特级工程师声望:15019
9
角色:版主等级:初级工程师声望:3338
10
公式太复杂了
还不能提前确定的数据。那就是发泡后的检测所用的公式了
角色:注册会员等级:新手声望:35
11
角色:注册会员等级:技术员声望:471
12
角色:注册会员等级:技工声望:152
13
楼上的有公式吗,分享一下
角色:注册会员等级:技工声望:1458
14
对呀,在加个电容就能够计算出发泡之后的介电常数了哦
角色:注册会员等级:技工声望:303
15
这个公式是比较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