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行业资讯 > 美国能源独立简析(完整版)

美国能源独立简析 - 无图版

dhv --- 2012-08-21 11:01:12

1

美国官方的推崇,加上媒体的宣传,能源独立这一政策根植在了美国民众的心中。耶鲁大学2007年3月的一份调查发现,谈及进口石油问题时,93%的美国人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70%的人认为此问题非常严重。

资料图

自从1973年石油危机,阿拉伯产油国针对美国施行了石油禁运以来,“能源独立”就一直是美国追求的梦想。其中支持的力量上到美国总统,下到美国公民。能源公司和环保社团几乎在所有领域针锋相对,但在这一问题上却高度一致。而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及国内石油产量的递增,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能源独立”再度成为美国媒体最热门的话题。

谁在呼吁能源独立

“能源独立” 作为一个能源政策的目标,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一直被美国政府所推崇。

2011年奥巴马在乔治城大学发表了主题为能源计划的讲演,呼吁美国应该减少进口石油。而此次美国大选的热门获选人之一的罗姆尼认为石油、恐怖主义和能源独立是相关联的,他提出了一个质疑,即美国是否应该成为能源独立的国家,而不再把大量的石油美元送给类似于伊朗、叙利亚的国家,让他们拿这些钱对付美国。

除了美国白宫的推崇之外,美国国会、农业部也是“能源独立”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其他支持“能源独立”政策的主要力量还包括美国能源公司、美国环保组织。

“能源独立”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是因为它成了各种势力牟取利益的万能钥匙,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在美国减少进口石油、实现能源独立这一问题上能达成如此高度的默契。

美国官方的推崇,加上媒体的宣传,能源独立这一政策根植在了美国民众的心中。耶鲁大学2007年3月的一份调查发现,谈及进口石油问题时,93%的美国人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70%的人认为此问题非常严重。

需要实现能源独立吗

辨析“能源独立”是否有意义,就要透视这些支撑能源独立政策的原因是否成立。美国能源独立政策从1974年提出至今,经历了将近40年,其政策支撑的主要原因包括确保美国国家能源安全、削弱石油输出国影响力、打击恐怖势力、降低石油价格、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影响,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保护。

然而,这些原因同能源独立并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

首先,“能源独立”并不等于“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

1974年石油危机以来,支持能源独立的主要原因是保证美国的能源安全,其中最突出的是能源供给安全。“9.11”之后,“能源独立”政策又增加了打击恐怖主义的新支撑点。但是,能源独立是否能保证美国国家的能源安全供应?

石油是一种全球化的商品,其交易方式和贸易系统比较成熟,并且由于石油产品的买方和卖方比较多元化,买卖双方都很难有针对地切断供应。从石油禁运是否能威胁能源供应来看,迄今为止,历史上并没有任何一次石油禁运可以成功地切断被禁运国的石油供应。

以1973年的禁运为例,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石油禁运并不成功。当时的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承认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和荷兰的石油禁运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如果石油输出国有组织的石油禁运都难以切断对美国的石油供应,那么恐怖主义采取的袭击石油基础设施行为对美国石油供应的影响就更微乎其微了。

其次,“能源独立”无法阻止价格上涨。

石油作为全球化的产品,其价格也是全球性的,美国的“能源独立”只是指能源供应的独立,而这种能源供应独立并没办法保证能源价格的独立。除非美国要高筑贸易壁垒,彻底将美国能源产业从世界其他部分隔离出来。

能源独立要让美国能源产业孤立于国际分工之外,会造成美国能源生产成本的升高,从而在长期上推高世界能源价格,同时让美国能源产业在没有对手的环境里发展,也会降低美国能源产业的竞争力。

再者,“能源独立”并不能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美国经济在二战后就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升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持续下降。而“能源独立”所能振兴的采矿业、冶炼业和石油化工都属于第二产业。

即使“能源独立”在短期刺激了第二产业的增长,为取得“独立”而被冲销掉的第三产业中的能源贸易、能源运输和仓储业等相关行业也将给第三产业的增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从整体上说,美国能源独立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应该是负面的。

从解决就业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就业结构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2010年美国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约占总就业人口的80%,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仅占总就业人口的17%。 “能源独立”会通过发展采矿业、冶炼业和石油化工业来增加第二产业中能源公司的就业,但国际能源贸易和国际能源项目的减少会造成第三产业中国际能源贸易、货运、仓储和保险等领域的就业岗位的流失。

此外,“能源独立”并不能削弱石油输出国的影响力。

美国追求“ 能源独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通过停止在反美国家进口石油,从而削弱这些产油国的影响力。现今主要的反美的能源输出国在中东主要是伊朗。

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笔者认为,美国石油产业的增产难以保证本国的经济增长。由于上升的国内石油产量和下降的消耗量,美国石油进口正在下跌。但这种下跌并不能最终导致能源独立。根据美国能源署的预测,能源总量的增长和能效的提高仍然难以让国内能源生产的增加值补足能源消耗的缺口,这种缺口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要快于能源的增产速度,所以能源消耗的总量也要高于能源生产的总量。

页岩气革命也不能使美国在能源总量上自给自足。不可否认,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了天然气的增产,2011年,美国投放市场的天然气总产量大约增长了7.9%,年增幅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美国能源署的数据,到2035年,美国天然气总产量将比2010年增长16%,但是天然气的增长并不足以补足美国能源进口的差额。

必须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在能源消耗总量中起主要作用。奥巴马在2011年的国情咨文中大力宣扬新能源产业在美国的战略意义,他以“谁掌握可再生能源谁领导21世纪”为主题,分析推动美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像20世纪60年代推广国际互联网一样,一个全新的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

以Solyndr为例,作为重点资助的新能源企业,它在2009年获得了5.35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但仅三年的时间就宣布关闭生产工厂。这也是当月之内第三家宣布破产的组件供应商。破产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的催生并不能在短期提升一个产业的价值。

根据美国能源署的数据,包括核能、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总产量在2010年占美国能源总产量的比例将在美国能耗总量中逐步提升,但其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些因素显示,美国在几十年之内达到“能源独立”的目标,只是一个奢华而又难以触及的梦。

对中国的影响

如果美国坚持实施“能源独立”政策,那么美国将最大限度地使用自产能源,减少对中东石油的进口,甚至从客观上来说,减少对加拿大等邻国的能源进口。这样,美国将在能源危机时缺少替代能源来源,从而增加美国面对能源危机的脆弱性。

对中国而言,美国的能源增产和“能源独立”政策将加速推动中东、拉美和加拿大等产油国同中国的合作,原油供应面的利好,将给中国更多元的选择,也使中国在能源政策制定上有了更大的余地。

中国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发展与各产油国的多元合作,同时增强冶炼产业的发展,以便在此能源格局整合中,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产业链。

--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