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行业资讯 > 亨通光电:光纤预制棒夯实自强之路(完整版)

亨通光电:光纤预制棒夯实自强之路 - 无图版

dhv --- 2012-08-14 14:58:27

1

一根晶莹的玻璃棒陈列在亨通集团的博物馆中,它就是光纤预制棒(简称光棒)。今天被熟知的光纤就是光纤预制棒在2000度的高温中通过拉丝塔拉制而成,过程如同拔丝山药拉出糖丝的情景。之后,光纤经过包装工序加工成光缆并作为通信线路方可承载网络信号。

所以,光棒一直被视作光纤金字塔最顶端的产业。光棒与光通信一样有着4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10年6月才由亨通光电首次刻上了中国印记。这其中也颇有一段历史。

“最早国内几乎只有光缆产业,当时的市场格局下厂商只要有光缆就可实现丰厚利润。”亨通光电副总经理马建强在介绍亨通光棒研发历程时如是表示,“但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厂商实力提升,我们必须要生产自己的光纤、光棒。”

多管齐下转向自主研发

其实在1976年“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生产中国第一根光纤的时候所采用的光棒就是自主研发的,当时光棒、拉丝塔等所有环节都是自主研制的。然而,由于后续研发投入的不足,光棒也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成品率低、稳定性差、合格率低、生产成本极高导致其根本无法满足规模生产光纤的需求。所以,虽然厂商都清楚光棒的生产理论,但综合考虑仍然选择进口光棒。

“2005年亨通启动了光棒的预研项目,当时国内也有个别厂商开始光棒的研究,但都不成功,在规模成本上完全没有竞争力。”马建强介绍,“当时光纤、光棒需求开始上涨,我们对于光棒的项目志在必得。”

最初,亨通希望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实现光棒自产,与光棒巨头滕仓、古河电工、OFS都曾深入交流。“一度我们与古河电工甚至都要签订合同,但古河突然告知无法继续合作,并且没有给出任何理由。随后滕仓也选择了烽火,但烽火要求单方面与滕仓合作,这条路也断了。”从马建强的回忆中,可以感觉到亨通当时的惋惜。

不过,亨通并没有只寄希望予这条路。当时,根据掌握的现有技术,亨通采购了一些光棒生产设备,自己摸索光棒的生产技术。2006年底,自主研发光棒取得突破性进展,亨通开始全部精力投入到自主研发中。

“接下来,就是要见证成绩的时刻。我们需要立即提升生产效率,扩大规模。”马建强难掩当时的兴奋,“2007年8月份,亨通建立光棒基地,2008年7月份设备生产线成型。这期间最辛苦的就是我们的研发团队,他们对于光棒的贡献最大。”这也是亨通首次向业内公布其光棒的详细研发历程。

到2009年3月份,亨通生产了第一批合格的光棒并于当年7月开始规模扩产。2010年6月,亨通光棒通过了由运营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专家进行的鉴定。“这标志着我们光棒自主研发之路真正的成功了,当年我们就达到年产量100吨。”

实现完全自给自足

2011年3月,亨通光棒年产能达到200吨,位居全国第二。2011年上半年,亨通希望融资扩产光棒项目但以失败告终。进入下半年,亨通继续融资并成功进行第二次扩产150吨光棒生产线。并于年底实现了350吨产能。

据统计,每1000万芯公里光纤大约需300吨光棒,2011年我国光纤产量接近1.2亿芯/公里,理论需求光棒为3600吨。但2011年我国光棒总产量为1000吨,其中长飞贡献600吨,亨通贡献350吨,总体产能尚不足国内需求的40%,仍有60%需要进口。

马建强表示:“依赖于进口会受到不可保障因素的制约,比如2011年的日本地震。”日本地震发生后,滕仓、古河电工等企业停产,由于国内光棒大部分进口日本,所以很多厂商直接断掉了光棒货源,导致光纤生产突然停滞。而当时正值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启动2011年光纤集采,多数企业因产能不足而“痛失订单”。

而对于已经具备了200吨产能的亨通来说,这无疑是个机会。“当时有稳定的光棒产能是我们、也是运营商的一颗定心丸,正因此我们拿下了不少订单。”马建强认为多年的准备在这种不可预知的时刻展现了奇效。凭借这些订单,亨通2011年光纤产量达到2000万,从国内市场第三名跃居第二名,并位居全球第五。

目前来看,亨通仍有接近50%光棒需要进口,2012年亨通又提出了3000万芯公里光纤的目标,如此一来,其光棒缺口将达到600吨。“所以我们当前的目标是保障自身供给。”马建强介绍,“2012年4月,亨通再次进行光棒产能扩张,规模达到600吨。按照规划,我们在2014年将实现950吨光棒产能的目标,届时将完全满足自身需求,并可实现部分外销。”

亟待话语权

从现在来看,亨通的光棒之路无疑是成功的。“对我们自身来说,光棒的成功鉴定了我们研发团队的实力,也坚定了亨通自主研发的信心。其次,我们打破了国际厂商对我们的垄断,有光棒基础对于我们今后的产能、市场都是极强的保障。”马建强总结。

同样,对于产业链来说,亨通的成功也进一步证实了民族企业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国光纤产业链摆脱了国际巨头的控制。

称之为“一定程度上”摆脱控制其实有两个原因。武汉邮科院原总工程师毛谦表示:“即使光纤预制棒自给自足了,国外厂商还是能制约国内企业。许多制棒企业的控股权还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制棒、拉丝所需的一些主要原料和气体主要还是依赖进口,这些都使得国内企业在制棒、拉丝方面的话语权不强。”

首先,目前除亨通、中天之外,如长飞、烽火、富通、法尔胜等可生产光棒的企业均是与外企合资,并在核心技术、定价权方面受到国外企业控制。而且,几大光纤企业对光棒秘而不宣,缺乏技术沟通。国内很多企业一度以为亨通光棒项目是与OFS合资成立的,但马建强笑称:“与OFS合资的公司2010年刚刚成立,现在还没有投产。”短期内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光棒受控的局面。

其次,生产原材料受制于人。光棒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与砂子相同。但光棒却并非由砂子直接产生,其原料是气体四氯化硅(生产太阳能硅晶片时的一种附属产品),国内尚无企业可以生产。当然,国内匮乏的还有光棒拉丝环节中的冷却气体:氦气。2011年国外企业一度限制对中国供应氦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11年下半年开始光纤的产能不足。

当然,四氯化硅、氦气的生产属于存化工领域,已经超出了光纤厂商的领域。这反映的是国内化工企业与国际的差距。

“革命尚未成功,”业内专家呼吁。当前我国企业之间应该需要加强联合,共享利益,在消化引进的光纤预制棒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工艺水平,争取在“十二五”末实现光纤预制棒自给以及装备国产化。

fong2011 --- 2012-08-14 16:24:14

2

请注意准确用词

从第三到第二用得着跃居吗?

一点一滴 --- 2012-08-14 17:17:34

3

骄傲!
ren1003 --- 2012-08-22 10:15:00

4

亨通近几年的发展确实快,我是眼见为实啊,佩服!
czb597706 --- 2012-08-26 21:27:09

5

支持!

yan268 --- 2012-11-26 16:38:01

6

光纤是好东西。如果再配套上我们进口的TPEE料来做绝缘层使用更耐久。13751321768黄工。QQ878947716

--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