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织 铠装 屏蔽
12345 下一页
[编织工艺] 编织机操作规范
P:2007-09-22 09:07:42
1
编织机操作规范
一、设备操作规程:
1. 设备开启前,检查主机各部分有无异常,各润滑部位按要求加注润滑油,并进行一次空车运转,穿戴好防护用品;
2. 将线头经导轮至花盘与编织导体后,再经牵引轮绕到收线盘上,固定好后,正式开车;
3. 每班停车后,应及时将转盘导轨面,曲线槽,上下锭及摆杆等部位的灰尘、油污及断线头清除干净。
4. 机器运转时应注意对机器进行观察,经常检查润滑油能否从管道顺利到达润滑点。摆臂支架的旋转部件内须充满黄油,每工作120小时后须往内加满黄油。
5. 凡是自动润滑系统不能涉及的机器运转部件,应经常进行人工添加润滑剂。节距交换齿轮,收放齿轮和牵引蜗轮蜗杆部位应每班添加工业脂一次;排线器光杆每班添加工业机油数次;排线器光杆及收线主动齿轮轴两端的带座轴承油嘴处,每班应加油一次。
6. 如出现不明情况的停机,可根据《故障报警》画面出现的报警闪烁灯信号,作相应的排除;如经常发生和油泵报警设定时间相同的无报警信号的停机,应检查油泵.油路是否正常;发现润滑油不能到达润滑点则须排除故障才能重新启动。
7. 设备运转过程中,不得进行挂轮的配换,经常注意设备各部运转是否正常,操作工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或交给无操作证的人操作,如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停车,请修理人员协助解决后,再重新开车;
8. 工作完毕,切断总电源,清扫工作现场,清除花盘上的丝毛和灰尘,擦拭设备各部,把剩余挂轮存放在指定区域,摆放整齐,填写好工艺流程卡及各项报表和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
二、工艺操作规程:
1. 本规程适用于高速编织机生产屏蔽类的控制电缆、塑料线、射频电缆等编织工序生产。
2.设备技术规范和参数:详见编织机的《设备使用说明书》
3.生产工具和量具:量具:精度为0.01mm千分尺。工具:剪子、扳手、螺丝刀等。
4.开车前准备工作:
l 开车前工作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准备好工具和量具。
l 了解上班工作情况,明确当班生产任务,按工艺要求选择好压模和搭配齿轮。
l 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正常,如发现故障性能通知有关部门修复后方可开车。
l 检查需编织的半成品和金属丝(如铜丝、铝镁合金丝、铜包铝丝)等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5.工艺操作规程
l 将需编织的半成品固定在放线架上,固定好放线盘,调节好张力。
l 缆芯从放线盘放出,经主机在下方进入,并通过导向轮穿过盘面的中心孔至牵引轮绕几圈后,再引到收线盘上,导向轮的位置应保证电缆中心能通过盘面中心,并选配安装好牵引挂齿。
l 将已并好金属线的锭子装在编织梭子内。
l 检查无误后,可开动机器一段时间后停车,测量编织外径、编织节距等工艺参数是否符合工艺规定,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
6.生产中质量控制
l 编织过程中机器突然停车,是因为断线或线已用完,做好相应处置后即可开机继续编织。
l 编制过程中,如发现正在编织的屏蔽层不符合规定要求,应随时停车,同时使电机反转以清除这段长度上金属丝的编织,经处置完后,再恢复正常编织。
l 严格按照发至车间机台的工艺卡片规定,控制工艺参数,做好检验记录。
l 一个完整的线盘要求一根头到底,如内部有接头需剪断时,必在标识中间系30cm长的无纺布条注明原因,并写明前段长度,如一盘中有几种规格放在一起,应写明自里向外的产品型号、规格、长度。
l 排线须整齐,紧实,不得有起落交叉现象。
l 严格按照发至车间机台的工艺卡片规定,控制工艺参数,做好检验纪录。
7.编织中常见质量问题及排除方法。见附表:
序号 | 废品种类 | 产生原因 | 防治办法 |
1 | 编织层密度不符合要求 | 1.由于编织密度与编织锭数、每锭根数及直径、节距、编制角度有关 2.锭数、锭根数、直径不变,节距编织角越大,编织密度越低 | 1.检查编织节距和编织角度,有问题及时调整,检查有无缺根、缺股及直径小应及时补充或更换 2、保持锭数、根式及直径编织节距、编制角度之间相互协调 |
2 | 编织层密度不均匀线股松紧不一 | 1.编织机线股张力失去控制 | 1.更换由于长期使用疲劳失去弹性弹簧,调整每个线股张力 |
3 | 编织节距不均匀 | 牵引轮上绕电缆圈数过少产生滑动锭子转速和牵引线速不稳定匹配 | 适当增加电缆在牵引轮上圈数,调整二者之间速度稳定 |
4 | 编织层有洞、疤 | 1.线股断开造成,并线张力控制不均匀,收线有堆积交叉压线,并线排列不平整 2.锭子张力没调整均匀,线股松紧不一 3.线股断线时,修理方法不当 | 1.调整好并线张力 2.调整好钉子张力 |
easy manipulation - 操作简便 (0) 投诉
P:2007-09-22 09:08:21
2
三、工序自检要求: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半成品的检验提供具体的检验规程和执行依据,适用于公司现有生产能力下产品类别在半成品工序制造中的检验。使工序检验规范化、标准化,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2.术语或定义:
l 首件检验(或首检):是对机台当班生产的第一件产品实施的检验。
l 巡检(或过程检验):是指对生产过程中首件检验完成后进行的过程巡回检验。巡检频次要求一般不低于两次,不足两件的全检。
l 完工检验(或完工检):是指本(批)产品在本工序生产结束后进行的检验。
l 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按照产品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的检验。
l 自检:由机台操作者对其所生产产品按规定检验项目进行的检验。
l 检查批:机台每班生产的全部产品。
l 符号R——代表检查批中的每一件产品都应进行的检验。
l 符号S——代表检查批中进行抽样检验的项目。
l 抽样检验的数量要求:原则上按照5%的比例抽取(但最多不超过三件)。20件及以下抽样数≮一件;20件以上到40件抽样数≮二件;40件以上抽样数≮三件。
3.其他说明:
l 后面表格中符号: O——表示专检 Z——表示自检
l 本半成品工序检验指导书在汇编发布时,是适用的和全面的。但在实施后因为新产品开发或增加新设备时出现新工序,应以单页形式补充续加,对新的半成品工序的检验要求、方法和检验形式做出规定。
编织工序检验指导书
序号 | 项 目 | 检 验 要 求 | 检测方法及仪器 | 检 验 形 式 | ||
首检 | 过程检验 | 完工检验 | ||||
1 | 外 观 | 紧密平整,无损伤绝缘或护套层的毛刺。 | 目 测 | Z | Z | O Z (S) |
2 | 网数/单线直径 | 工艺文件 | 目 测 千分尺 | Z | Z | O Z (S) |
3 | 编织节距 | 工艺文件 | 钢直尺 | Z | Z | O Z (S) |
4 | 编织外径 | 工艺文件 | 游标卡尺 | Z | Z | O Z (S) |
四、文明生产操作规程:
1.编织完工后的成品盘、机用周转盘在交班前必须卸下,并存放到定置区域,将收线、放线轴放回到设备上;
2.所有完工产品编织线在卸盘转运前必须将头捆好,并根据生产产品填写流程卡,用胶粘带缠在产品头上。
3.所有编织产品在选用收线盘时,必须注意线盘两侧的防护,确保编织产品不能因为线盘两侧造成挂伤、磨伤编织层;
4. 并线锭子应根据规格使用完,禁止为图产量使用一半卸下,同时注意并线时严禁并满外鼓,造成脱落。
5. 并丝使用完的塑料盘用袋子装好,满袋后送指定位置入库。
6. 领用的材料按照定置区域要求进行整理摆放,禁止领入后摊放在地上。
7. 每个线盘要填写产品转移单,应注明生产班次、执车人、型号、规格、长度、日期、盘内短段长度。
8. 绿色胶带为修复用,属可以通过颜色胶带、黄色胶带为质量事故,属要求修复颜色胶带、红色胶带为分段颜色胶带。
9. 完工后要填写生产日报表,数据要真实,不准弄虚作假,已经查出当班工时全部作废。
10. 废料入库,当班产生的各种废料,根据分类在下午3:30分,找保管入库,并在第二天随生产日报表、领料单一起交统计,对第二天没有交各种报表的,每次扣罚主执车人。
五、负责定置管理区域:
1.负责所在机台分管区域的卫生,并负责本区域线盘、线芯的存放、区域卫生清扫、设备卫生,分管定制区域内电缆沟盖板、地面、柱子、窗、玻璃、设备的防护,对造成损坏的除能指明责任人外,一切由区域负责人负责在交接班时进行监督检查。
2.具体位置和范围见编织机定置管理区域图。
六、检查与考核:
1.每周四由生产中心组织设备部、生产管理部、车间主任对车间各机台进行检查,对没有按照定置区域规定要求进行清理的,将对责任人给予扣除工时的处罚。
2.具体处罚依据按照车间制定的机台考核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