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娱乐休闲 >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新版水浒传观后感(完整版)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新版水浒传观后感 - 无图版

zhaogy2006 --- 2011-10-25 11:11:26

1

    招安是水浒全书最受争议的话题之一,金圣叹将其“腰斩”,俞万春作《荡寇志》泄愤,上世纪革命年代又当作“反面教材”。到如今网络媒体更是百家争鸣,有的说招安正确,有的说宋江卑鄙,有的说招安是价值观缺失,不一而足。

     招安的坏处是明摆着的:遭奸臣排挤陷害、破辽国徒劳无功、征方腊兄弟折损,算来都是招安惹的祸。所以招安顺理成章地被读者讨厌,不招安就没这些惨事。那么梁山不受招安会走什么样的路呢?不受招安就得和宋王朝对干到底,梁山干的是造反事业,大宋朝廷不可能睁只眼闭只眼听任梁山自生自灭,必定要出兵征剿,不招安的结果要么是梁山把宋朝消灭,要么是宋朝把梁山消灭。

    先看第一种结果有没有可能实现。梁山若想灭了宋廷取而代之,必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梁山有没有实力把“替天行道”的大旗插到汴京插遍全国?恐怕不行。 最重要的实力是经济力量,梁山实际控制的地盘也就八百里水泊和一个梁山山头而已,根据地不算大。还有,没见梁山好汉们有什么屯田开荒的习惯,山寨开支主要靠劫掠大名府、高唐州等州府和祝家庄、曾头市这样的大市镇为主,这种扩大收入的机会不是经常有,而且成功率不很高,成本却不低。此外梁山也捎带做点拦劫过路客商的活,但这些只是小买卖,收益有限得很。所以梁山的经济实力并不雄厚,不足以支撑创建一个统一政权。
    起决定性作用的实力是人才,梁山的人才不少,但那些多数是生产制造的人才,若论安邦定国、一统天下的人才并不多。拿梁山和两个由出身底层的君王建立的王朝——汉朝和明朝相比,就可看出梁山的实力不够。论一把手的才能,宋江的权谋术数倒是不差,但是要论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的气度却不行。李逵负气下山去曾头市,宋江便说“莫不投它处去了”,对第一心腹尚且如此,可见其疑心之重,没有“用人不疑”的自信。 再看左右手的实力,吴用虽然计谋巧妙,但也只是小巧而已,比不上张良陈平刘伯温那样运筹帷幄、统驭全局。卢俊义勇武有余韬略不足,难比韩信徐达。公孙胜纯粹是个幌子,基本不顶啥用。五虎八骠诸将中只林冲关胜呼延灼花荣孙立几人有独挡一面之将才,余者平平,难负安邦定国重任。至于像白胜王定六郁保四段景住之流,只是闲汉泼皮,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可辅助开基立业的文武之才。
     和具体的才能同样重要的是上下一心的斗志,梁山在这一点上最为薄弱,好汉中反抗意识最强烈的只有林冲鲁智深武松刘唐三阮几人,一把手宋江时时不忘向朝廷留条后路,捉了高俅也不肯杀。卢俊义本就不情愿落草为寇,做家大业大的财主员外才是他的生活,除了燕青,和其余弟兄几乎是貌合神离,类似的还有李应。吴用在性格上有摇摆不定的一面,难以辅佐大业。柴进有世袭的爵位和特权,做个飞鹰走马的万户侯更适合他。众多降将也没有造反的决心,多半想官复原职。更多是随波逐流混日子的,在梁山是为了混口饭吃,在朝廷也是为了混口饭吃,比如安道全皇甫端萧让金大坚乐和,离开梁山后都去皇宫和蔡京府当差了。
     不光是斗志,梁山好汉间的感情也并非铁板一块,虽是“八方共域”,却未必“异姓一家”。好汉们来自四面八方,身世经历各不相同,不是每两个之间都有同甘苦共患难的经历或好恶相近的性情,所以不难想象,虽是哥哥兄弟一般称呼 ,但好汉间难保没有亲疏之分,性情豪迈的鲁智深就看不上委琐吝啬的李忠周通;出身高贵的卢俊义柴进及名人之后关胜呼延灼等,不大会和出身低微的白胜段景住等末位好汉有多深的感情;燕青乐和萧让这样雅致的伶俐人,也不会和目不识丁、只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粗野汉子有多少共同语言;而饱受正统教育的林冲,更不会和贪财好色、杀人越货、吃人心肝的王英之流同心同德。梁山内部已经隐藏有不安定的因素,尤其在造反决心上更不是一条心。

      从这些现实情况看,无论从物质力量还是精神力量上梁山都不足以取宋朝而代之,那么不招安的第一种结果不可能实现了,剩下的是第二种结果,即梁山被宋朝消灭,方腊就是前车之鉴,或者在俞万春的《荡寇志》中直接给出了形象的描写。这样的结果和已知的受招安征方腊一样惨。因此在受招安和被消灭之间,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哪条路稍微不惨一点就走哪条路。 受招安和被消灭的共同点是多数好汉都会被杀,但杀的说法不同,受招安征方腊死不管其实质是遭陷害做炮灰起义军自相残杀,但名义上总是为国捐躯,好汉们都是朝廷命官,名份能得到认可,父母妻儿有俸禄,虽然少,总比没有好;被消灭而死那就是贼寇,不光好汉们自己,连亲属家人都要陪着掉脑袋,即使不诛连也要背上无尽的骂名和耻辱,照单田芳评书里的说法是“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孙,顶风臭着八百里”。 这样又悲惨又屈辱的下场估计梁山好汉们和今天的读者都不愿意看到。可别说什么被镇压牺牲是轰轰烈烈的起义英雄,在二十世纪以前,除了司马迁把陈胜写入“世家”,其他失败的造反者差不多遭到所有正统立场的贬斥。所以幻想好汉们做一回大义凛然的革命先驱是不现实的,用今天的价值观去评价古人,好比要求古人用现代化电器,根本没有可能,是读者的一厢情愿。

     这样剩下来就只有招安一条矮中取长的路可勉强走一走,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梁山前途,怎一个“无奈”了得。 这就是摆在梁山面前最现实的路,现实通常是残酷的,但不管有多残酷也得硬着头皮上。
     梁山好汉们为这条现实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或在征方腊战事中惨死,或在奸臣暗算下冤死,这样似乎让人觉得是招安酿成了梁山好汉们的悲剧下场。其实早在招安以前、上梁山以前,在好汉们遭到陷害压迫时悲剧就已经开始,梁山好汉的一生注定不可能有美好的结局。 在反对招安的好汉和一部分读者的潜意识里,或许有这样一种设想:维持排座次大聚义时的状态,梁山成为宋王朝中一个独立王国,朝廷承认梁山的独立,不派兵征剿讨伐,不征收税赋劳役,梁山则在水泊山寨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不威胁宋朝的根本统治,两边自得其乐,偶尔有些摩擦动点刀兵则以梁山小胜朝廷小败结束,反正朝廷比梁山底子厚,输得起。
     这样好汉们逍遥快活一世,不用受奸臣的气,不用担贼寇的骂名,不会遭杀身之祸,皆大欢喜。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甚至可说是空想幻想。想像中的事物通常是非常美好的,美得让人悠然神往,同时却也常常是无法实现的。
     所以似乎可以大致这么说:积极主张招安的是现实主义者,比如宋江、吴用和部分降将等;反对招安的是理想主义者,比如鲁智深、武松和三阮等。双方只是观念和取向的不同,不存在谁对谁错。
    常有这么一种说法:理想经过努力可以转变为现实。不过这种说法似乎本身就是一种理想,有些理想要变成现实不容易,甚至是永远不可能,比如梁山好汉们快活一世的理想。因为实现理想之难,所以执著于理想者常常是孤独而又充满悲剧味,服从于现实者却时而会受到圆滑世故的讥诮,比如宋江,有不少读者非常反对其招安主张,进而厌恶鄙薄其为人。 其实梁山好汉们、包括宋江自己的悲剧也怪不到宋江头上,设想一下宋江在征方腊班师后,在楚州任上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很可能会在心底问自己:招安的路走错了吗?我对得起梁山上下这一班拥护我的兄弟吗?我想答案应该是招安的路不算走错,宋江还是对得起梁山兄弟的,至少没有对不起。以他的能力,带着梁山队伍只能走到这个份上。试问:如果说已走的招安这条路不好,那么还有哪条路能比招安更好?

   不光是梁山,大多数人一生中又何尝不是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违心的话谁都不愿说,劳形的事谁都不愿做,但为现实计却不得不说不得不做,所谓“应酬”,人人都会碰到一些,称心满意的事却难得有,就像羊祜所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荣辱尘世,心中纵有一点幻想,要面对的却是十分现实。
like628 --- 2011-10-25 17:17:45

2

以上想法只是读者以自己的感受表达的观点,谁又知道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呢?鱼死网破不一定是最后结局吧?如果剿灭梁山需付出惨重代价,我想宋朝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妥协也不是没有可能。

鲁迅曾这样定义悲剧一词: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如果让丑陋的东西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观众看岂不是更大的悲剧?圆满的结局不一定能达到作者所要的效果,我倒是觉得招安这一情节的插入确实是全文中最巧妙的安排,让丑的东西尽情展露,又有点自摆乌龙的味道。

招安换来的是皇帝的追奖,奸佞的的逍遥,百姓的祠堂。借用红楼梦中的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可爱可敬可恨可悲可怜可笑!

 

[like628 在 2011-10-25 17:34:05 编辑过]

winter321 --- 2011-10-26 12:12:54

3

内否分析一下当前电缆的趋势?相信更精彩哟!
zhaogy2006 --- 2011-10-26 12:28:25

4

二楼太偏激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就在你我身边发生。

每天面对着老板的横眉冷指,同事的讥讽奚落。有老婆得天天被老婆骂没车没钱没房子,没有老婆的被老妈骂没本事没出息

也许经常幻想我要是做生意肯定成为马云,李彦宏一类。

可现实确实我们根本成不了马云,顶多成为小孩子骑在后背上的马匹。就好像有句话这么说的,小学时候我想当主席,中学时当省长,高中时候当市长,大学时候想当县长,毕业后想当科长,最后只当了家长!!!

理想虽然很高尚,但生活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其实打工也没什么不好,就算最后打了一辈子工最后总会落一个光荣退休的称谓,就好像好汉们招安后也落个“为国捐躯”的美名!

我想说的就是这些,看官们自己评价吧

zhaogy2006 --- 2011-10-26 12:43:32

5

另外我读过水浒传相关的资料,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也曾经是和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吴王张士诚的谋士。

当年张吴王曾经据守江南,蒙元政权派遣了100万大军都没能打败他。而他竟然接受了元朝廷的敕封,当了元朝的王爷。自以为可以在苏州城逍遥自在的他既不帮助元朝消灭朱元璋,也不帮朱元璋打击其他势力。而那个时候施耐庵师徒二人劝张与朱元璋联手,张却不听还居功自傲,二人无奈离开了。最后历史还是把张推进了垃圾堆,因为朱元璋打败其他势力后绝不可能允许张继续存在!

相信施耐庵自己也认为宋江应该走招安的路线,毕竟现实是梁山也好,张士诚也罢,终究不可能向朱元璋一样开创历史

like628 --- 2011-10-26 13:36:07

6

作者写的是小说,不是历史。所以不能拿它和现实生活做类比,主要是怎样能最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作为读者,读小说的过程算是对小说的二次加工,每个人阅历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理解。

你可能是基于现实生活,有所联想,解读水浒;我是侧重从小说写作思路和政治警示方面来说的。

一句话说来“你比我生活,我比你政治。”

zhaogy2006 --- 2011-10-27 09:25:26

7

楼上的兄弟,我们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分析一下

纵观小说全部内容,可能作者也在是否招安的问题上也很矛盾

毕竟真实的历史宋江起义是北宋末年的一次小规模的起义,不如方腊的起义那么有影响力,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能完全违背真正的历史。

文中我也提到“好汉的命运在上山之前就已注定了悲惨的一生”,宋朝末年黑暗腐败已经遍布朝野,但是一次农民起义不能完全改变历史的走向,因为宋太祖制定的政策主要是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这也决定了宋朝只能败亡于外族的侵略,而内部的瓦解不能击溃宋朝。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成吉思汗的大军打垮了西亚各国的军队征服了几十个国家如同摧枯拉朽一般,但是南宋却凭借长江天险和良好的政治制度抵抗了蒙古近50年时间。在此期间蒙古版图不断向西向北扩大,但就是拿南宋没有办法。等到它用强大的战争机器和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摧毁南宋的时候,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也累得气喘吁吁,再也无力扩张了。

相信施耐庵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让宋江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同时他也认为宋江的起义和招安行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宋朝腐败的格局,所以让梁山英雄们有了书中的后果!

以上是楼主所扮演的楼主的观点,和楼主本人无关,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zhaogy2006 在 2011-10-27 9:26:04 编辑过]

like628 --- 2011-10-27 11:02:24

8

我先说明一下,在我看来水浒传作者通过小说揭露宋朝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弊端,甚至整个社会都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一百零八人大多数人都是被权、钱给比上梁山的,这是小说的发展的基础。这说明了什么?官场和有钱有权的地方容不下他们,安分守己的人被欺凌,稍有反抗的人被迫害,有能力的人被排挤。与其说是在抨击官场和地方恶霸,倒不如说是在批判宋朝的政治制度。至于小说情节的安排我不再多说了。

四大名著中水浒和红楼(西游记也有含沙射影这方面)都有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当时政治制度的弊端。

zhaogy2006 --- 2011-10-27 16:06:54

9

同意楼上的观点,四大名著都是因为说出老百姓的心声而获得追捧,正如现在电视上充斥着辣评,一周立波秀等节目一样。

但是我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大多数人一生中又何尝不是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违心的话谁都不愿说,劳形的事谁都不愿做,但为现实计却不得不说不得不做”

所以只能通过小说抒发一下自己的忧郁而已。可小说还是文学,不能改变现实!

like628 --- 2011-10-27 16:58:12

10

所以我说,你比我生活,我比你政治嘛!
李小龍 --- 2011-10-28 08:10:35

11

干嘛这么较真啊,晕!

现在的社会本来也是这样的啊,你以为进步很多了吗?

zhaogy2006 --- 2011-10-28 08:52:06

12

说得对,山梁上吧!
like628 --- 2011-10-28 09:11:12

13

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算较真吧,夸张点说百家争鸣不是很好吗?如果什么都模拟两颗,各方各面都混混沌沌,永远都没有进步的机会。

zhaogy2006 --- 2011-10-28 14:01:54

14

支持楼上,我们继续辩论!

like628 --- 2011-10-28 15:08:20

15

你发帖两百一十贴,其中夫妻举债回帖十五为最多。

我这再回你一贴,这篇新版水浒观后感就追平你在此论坛回帖的历史最好记录了!

zhaogy2006 --- 2011-10-28 16:14:52

16

我可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看来大家要误会我了,得了,下周把他删除掉!
yatian --- 2011-11-17 23:59:09

17

--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