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通讯电缆 > 五类缆的最小传播速度分析(完整版)
五类缆的最小传播速度分析 - 无图版
AAAA --- 2007-04-28 09:03:38
1
<DIV style="FONT-SIZE: 12px">随着局域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五类缆的需求增大,生产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众多的生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产品质量无疑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国内20多家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五类通信数据缆的检测,我们发现,有80%左右的生产企业的产品的最小传播速度这项指标达不到YD/T1019-1999《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中规定的要求,而且都是在1MHz频率点上,指标的平均范围在0.63c-0.64c之间(标准规定:不小于0.65c)。
原因何在?让我们首先看看最小传播速度是什么。所谓的传播速度是指信号在电缆中传播的速度,以km/s表示。由测出的速度比和已知自由空间信号传播速度算出电缆中的传播速度。自由空间传播速度应取作299.778km/s。其中,速度比定义为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与自由空间传播速度之比。
我们知道,电感是当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及其周围产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生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导线的电感包括内电感和外电感两部分,外电感是导线外部的磁链与导线内流通的电流之比,内电感是导线内部的磁链与导线内流通的电流之比。频率越高,线路的电感愈小。而线路电容是与频率无关的。电容是分布在线路沿线的,线路越长,相当于电容并联得越多,合起来的电容就越大。所以,当电缆长度一定时,随着频率的增高,电容不变,电感越小,传播速度也越大。
当电缆的长度一定时,频率越高,电容不变,电感越小,传播速度越大。因此,各个生产企业在设计生产工艺时,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达到1MHz频点的最小传播速度技术指标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更高的频点的最小传播速度技术指标都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笔者认为,YD/T1019-1999《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中将1MHz、10MHz、100MHz三个频率点的最小传播速度的技术指标都定为0.65c不合适。
以上是在理论上对五类缆最小传播速度技术指标的分析。下面,我们再从生产实践中分析一下此项指标在1MHz频率点不容易达标的原因。
大部分生产企业为了更好地控制串音,采用减小绞对线对间的节距的方法,各个绞对线对的节距互不相同,且都大于电缆本身的长度。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电容值来算出各个线对的准确长度,但是标准YD/T838.1-1996《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一部分:总规范》中明确指出,是电缆长度,而不是各个线对的实际长度。而我们在测试最小传播速度时使用的长度是电缆的长度,而不是各个绞对线对的实际长度,这样就人为地导致了在计算传播速度时将其各个线对的长度算短了,因而计算出来的传播速度比实际的传播速度要小,且节距越小的线对的偏差越大。所以,生产企业在考虑串音指标的同时,应该兼顾最小传播速度这项指标。</DIV><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通过对国内20多家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五类通信数据缆的检测,我们发现,有80%左右的生产企业的产品的最小传播速度这项指标达不到YD/T1019-1999《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中规定的要求,而且都是在1MHz频率点上,指标的平均范围在0.63c-0.64c之间(标准规定:不小于0.65c)。
原因何在?让我们首先看看最小传播速度是什么。所谓的传播速度是指信号在电缆中传播的速度,以km/s表示。由测出的速度比和已知自由空间信号传播速度算出电缆中的传播速度。自由空间传播速度应取作299.778km/s。其中,速度比定义为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与自由空间传播速度之比。
我们知道,电感是当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及其周围产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生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导线的电感包括内电感和外电感两部分,外电感是导线外部的磁链与导线内流通的电流之比,内电感是导线内部的磁链与导线内流通的电流之比。频率越高,线路的电感愈小。而线路电容是与频率无关的。电容是分布在线路沿线的,线路越长,相当于电容并联得越多,合起来的电容就越大。所以,当电缆长度一定时,随着频率的增高,电容不变,电感越小,传播速度也越大。
当电缆的长度一定时,频率越高,电容不变,电感越小,传播速度越大。因此,各个生产企业在设计生产工艺时,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达到1MHz频点的最小传播速度技术指标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更高的频点的最小传播速度技术指标都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笔者认为,YD/T1019-1999《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中将1MHz、10MHz、100MHz三个频率点的最小传播速度的技术指标都定为0.65c不合适。
以上是在理论上对五类缆最小传播速度技术指标的分析。下面,我们再从生产实践中分析一下此项指标在1MHz频率点不容易达标的原因。
大部分生产企业为了更好地控制串音,采用减小绞对线对间的节距的方法,各个绞对线对的节距互不相同,且都大于电缆本身的长度。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电容值来算出各个线对的准确长度,但是标准YD/T838.1-1996《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一部分:总规范》中明确指出,是电缆长度,而不是各个线对的实际长度。而我们在测试最小传播速度时使用的长度是电缆的长度,而不是各个绞对线对的实际长度,这样就人为地导致了在计算传播速度时将其各个线对的长度算短了,因而计算出来的传播速度比实际的传播速度要小,且节距越小的线对的偏差越大。所以,生产企业在考虑串音指标的同时,应该兼顾最小传播速度这项指标。</DIV><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michael --- 2007-04-28 09:29:20
2
很好的知识点
limingxing --- 2007-05-10 10:40:51
3
说的对,支持.
ANGEL0928 --- 2007-05-10 11:40:45
4
领教了
wzy --- 2008-01-05 12:47:58
5
路过
wzy --- 2008-01-05 14:39:56
6
楼主,你好!你说的好像是国标的东西吧,在TIA/EIA标准里传播速度与延迟是有公式可算的,跟据不同的频率点有不同的值,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最小延迟差是45ns,详细见安规资料,我支持你的观点!
shigandang --- 2008-01-05 22:06:13
7
研究
menyueqi --- 2008-01-06 09:14:04
8
学习东西了
风雨123 --- 2008-01-06 16:32:01
9
支持7楼的意见
mikeli79 --- 2008-01-08 10:29:09
10
学习,顶一下,支持7楼
wzy --- 2008-01-08 12:58:45
11
谢谢楼主
llshui --- 2008-05-22 13:16:45
12
好东东
WL1986 --- 2008-05-22 15:24:09
13
不错的 资料。这我还没有观察到呢.顶一个
boka123805 --- 2008-08-07 13:21:57
14
好东西呀
hejun0112 --- 2008-09-22 19:13:53
15
它是怎么计算的?
sa571328 --- 2008-09-26 17:24:14
16
计算可能比较麻烦
huanght888 --- 2008-09-29 21:34:48
17
LUOCAILONG --- 2008-09-30 13:37:52
18
sa571328 --- 2008-09-30 13:54:32
19
我们倒是做CAT 6 填充的时传播速度不合格,是因为填充物对介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