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企业管理区 > 电缆时评:别再让交联立塔成为聋子的耳朵(完整版)

电缆时评:别再让交联立塔成为聋子的耳朵 - 无图版

yangzheng --- 2010-08-08 08:26:04

1

近几年来,电缆行业建设交联电缆立式生产线(VCV)风起云涌。据说,全国包括在建的VCV生产线已经有76条之多,交联立塔已经有40多座。如此大规模的交联立塔建设是世界前所未有的,于是业内有些人依此引以为荣,觉得中国高压电缆发展已经到"了不起"的田地。

   但是,深入了解热衷于"立塔热"的企业就不难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建立塔的动机和目的不正确,并不是真正想真枪实弹地参与高压和超高压交联电缆市场竞争,而是只想为企业造一座地标,想以此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了以此提高企业知名度,又发生了"立塔攀比"大战。自从1970年代初我国建成第一座高75米、"一塔一线"交联立塔,到2010年6月有个新组建的电缆公司宣布建设高181米、"一塔六线"交联立塔,不论是立塔高度还是塔内VCV生产线条数,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进展。这样的攀比风气,真的能提高企业知名度么?我看未必。

   全国40余座立塔中,真正能让立塔正常生产并获得电网公司认可产品入网的企业屈指可数,几乎有一半以上的立塔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当初立塔工程奠基时的红火场面,政府领导亲自参加,并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言声"要建成本地的地标式建筑"等等。但竣工之后,除了成为一座地标之外,并未产生任何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对于建立塔的事,曾与一些企业主交谈过。其中有些企业主直言不讳地说,把立塔建成企业地标,用来提高企业知名度,至于能不能打开产品市场,却心中无数,只能走着瞧。

   企业的知名度是各方面的工作在同行和用户心目中的反映,尤其是企业规模、技术实力、产品市场、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对同行和用户的心理影响极为重要。这些影响并不是建设一座交联立塔就能树立起来的,弄得不好,反而事与愿违。

   据了解,那些立塔不能正常投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1.企业技术力量不强:除了少数几个大型国企、国企转制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以外,其他一些民营中小型企业技术力量显然不足,于是四处挖脚求助,难以形成企业自己的技术队伍和技术竞争力,致使产品质量难以稳定;2.资金不足:不少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承接高压电缆订单,致使生产设备长期闲置而锈蚀损坏;3.市场开发不力:有些企业虽然有技术和资金,但是长期不能获得入网资格,造成产品滞销;4.企业品牌不硬: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建了立塔,也造出了电缆样品并取得销售资格,但是企业品牌不硬,业绩贫乏,用户不敢放心使用他们的产品。

   时至今日,"立塔热"既无人监管,也难以降温,为GDP而战的地方政府还在怂恿支持企业上马立塔,一些大胆的企业仍然顺势而行而不顾后果。这其实是一种行业失控状态。哪个部门出来规划过呢?就是规划了,有谁来听你的规划呢?

     在这种形势下,我倒是认为不应该过多的责备上马交联立塔的企业,而是应该鼓励和帮助他们建好立塔,完善VCV生产线,切切实实地发挥立塔的作用,造出合格的电缆,把那个不起作用的摆设器官变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政府和企业都得到实惠。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很大难度。就目前来看,真正能掌握立塔VCV生产线技术人员极其缺乏。有些企业主总认为"有钱就有人",其实不然。有钱能挖到人,但不一定能挖到真正能胜任的人。国企溢出的人才已经早已被挖走了,人才的枯竭和各种原因的流失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既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不少企业很沉痛的教训。

   为了把这个耳朵由聋变聪,让立塔不仅仅只是个地方地标,也不仅仅只用作展示企业的外表形象,而是成为企业创造经济财富的建筑,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企业进行政策引导、资金援助、技术支持和质量监控,并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让我国的"立塔企业群"飞出几只金凤凰,创出世界知名品牌,进入世界高压和超高压电缆强国行列。 (南方电缆网 鲁 阳)
dlr111 --- 2010-08-08 15:11:04

2

说的不错,现在无锡宜兴这边有几家厂已经开始建立塔了,有些厂规模和实力并不大
mxsf1984 --- 2010-08-09 13:48:51

3

有市场吗!
cxlb --- 2010-08-12 14:18:07

4

全国各地都在争先恐后上立塔,中国的立塔已是全世界的不知多少倍啦!

yjp31 --- 2010-09-11 22:00:43

5

GDP产生了

--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