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成缆 绕包 填充 > 单变量求解在成缆工艺计算中的应用(完整版)

单变量求解在成缆工艺计算中的应用 - 无图版

xuesong --- 2006-12-24 11:56:22

1

绿野仙踪 --- 2007-01-13 12:52:30

2

好东西!不错!大家怎么都喊没钱,就2G啊!看来又想要资料又不肯付费的人很多哦!
haoshi --- 2007-01-20 15:51:33

3

没很实际用途!
xgzhao0316 --- 2007-01-29 21:29:15

4

好东西
xiaolei01 --- 2007-02-08 00:24:21

5

成缆节距和成缆节距倍数

成缆节距:当绝缘线芯旋转一周时,绝缘线芯沿轴向前进的距离。

节距倍数:节距长度与成缆直径之比。m=L/D

         园形       扇形       控制电缆

节距比   2530    4060       1820

 

绞合节距与绞入率

绞入系数:在成缆的一个节距内,绝缘线芯的实际长度l与节距L之比。

                 λ=l/L

绞入率:在一个成缆节距内,绝缘线芯实际长度减去节距长度的差值与成缆节距长度之比。

k=(l-L)/L×100%        l=(πD)2+L21/2=﹝﹝π/m2+11/2

          k=(﹝﹝1+π/m21/2-1×100%

可见:绞入率是由节距倍数决定的,节距倍数小,绞入率越大;绞入率的增加,使成缆的导线电阻增加,同时也相应的增加了单位长度电缆导体材料和其他绝缘材料的消耗。

 

成缆外径:   园形   D=k×d     k—成缆绞合外径系数

扇形   M×h       M—外径比       h—绝缘线芯扇高

 

成缆芯数           绞合规则           k             M

2                     2                 2                2

3                    3                 2.154             2.11

4                    4                 2.414             2.22

5                    5                 2.7               (3+1)2.31

6                     6                2.8

7                    1+6                3

fengye8086 --- 2007-04-17 00:29:42

6

太深了不明白,不过还是顶

xuxing --- 2007-05-01 12:28:21

7

列举的太少
wenxuandin --- 2007-05-13 15:23:02

8

刚刚开始学习的我,对成缆是最没有理顺的了

书上写的又不明了。谢谢这个帖子的所有人了

xdifen --- 2007-05-17 16:56:49

9

你是做CPE/EPDM电线电缆的吗?
ruimin123 --- 2007-05-21 11:24:24

10

9楼你真是吃饱喝足,不管别人饿死,你钱多,不在乎,也不至于对没钱想看看不成的冷嘲热讽!!!
kelly --- 2007-05-28 17:26:00

11

为什么都要金币才可以下截呢?
赵工 --- 2007-08-02 08:39:17

12

我真的很想下载,为什么要用金币呢。慢慢争了。
麦兜 --- 2007-08-12 11:44:07

13

应该是好东西,可没钱,有机会回来看

lyk --- 2007-10-04 15:15:37

14

大哥,我是新手没钱下栽,能否给我传份多谢!lyk41311@163.com
jxcable --- 2007-11-21 09:44:52

15

先下载

9916033 --- 2007-12-22 08:43:13

16

,不知道我的金币是多少?
peter2007 --- 2007-12-26 15:29:28

17

花2个G 值啊

snowzxrain --- 2008-02-08 20:43:11

18

看了一下,不是很用的上,不过仍然要谢谢楼主
cignoma --- 2008-03-04 12:43:19

19

没钱
轩文龙 --- 2008-05-11 15:39:39

20

裴多菲
快乐永存 --- 2008-06-04 09:20:21

21

各厂家的设备及工艺不同,仅供参考

序号

缺陷种类

产生原因

预防及解决方法

1

线芯绝缘损伤

1.绝缘线芯下盘后运输和存放时撞伤

2.绝缘线芯线盘在成缆过程中因套圈、 压线勒伤绝缘。

3.成缆时操作不当扭伤线芯绝缘。

1.存放搬运时勿使绝缘受到碰撞。

2.线芯绝缘收排线时发现圈套及时处理。成缆时发现压线及时处理

3.预扭要适当。

2

线芯绝缘划伤压绕、压坏

1.放线盘线嘴、导轮压模内表面有毛刺或缺损。

2.放线张力太大线嘴和导管被拉坏。

3.线芯绝缘局部粗大造成过模卡伤

4.配模过小。

5.压模中心未对正。

1.修理或更换线嘴分线板、压模。

2.调整约束力。

3.注意绝缘线芯质量。

4.选择适当压模。

5.校正压模。

3

绝缘线芯上错和序号排错,

1.操作人员大意造成。

 

1.加强人员责任心的教育。

 

4

扇形绝缘线芯翻身

1.预扭角不当。

2.放线盘上线芯排线翻身、线芯大、分头下盘时线芯扭转造成翻身。

1.检查预扭角,正确操作。调正预扭角或压模距线芯导轮的距离。

2.适当调整预扭角。线芯放到线盘两侧板时,要注意线芯进入压模角度

5

成缆节距不合规定

档位调整不正确

按工艺正确调整

6

导线被拉细拉断

1.放线张力过大。

2.导线嘴夹线。

3.线芯绝缘上有包。

4.导线接头不牢。

5.收线张力过大

1.调节张力。

2.更换损坏的导轮。

3.注意检查绝缘线芯质量。

4.提高接头质量。

5.调整收线张力。

7

成缆圆度超出允许范围

1.压模大。

2.线芯进模角度不合适。

3.填充不满。

4.索引轮的压轮(或履带)压的过紧

1.选用合适的压模。

2.调整压模和线芯导轮的距离或放线预扭角。

3.合理填充。

4.调整牵引压力。

8

成缆外径均匀度超出允许范围

1.成缆节距大

2.绕包带夹杂

3.填充跳蹦太多

1.按规定倍数生产

2.修理好绕包

3.控制好填充

9

成缆后电缆蛇形

1.放线张力不均匀

2.成缆节距不当

3.收线排线乱压成蛇形

1.调整放线张力

2.调整节距

3.注意排线紧密整齐

10

绕包带间隙或重叠率超出允许范围

1.带奢宽度不够。

2.起、停车时,间隙或搭盖变化

3.齿轮换错

1.更新带材

2.检查设备

3.调整齿轮

11

包带负公差

1.带材厚度用错

2.缺层

1.检查带材宽度和厚度,及时更换

2.如数补上

12

包带划伤和损伤

1.模具不光滑,锥口弧度小

2.拨线环和分线板有损坏擦伤包带

1.选择良好的模具

2.修理拨线环和分线板,消除缺陷

yang1987 --- 2008-06-06 20:15:58

22

下了在说
xl0415 --- 2008-06-26 15:43:16

23

这不是和论坛里的一样的吗?
米兰的科比 --- 2008-12-03 09:06:14

24

谢谢啊 ····

小6子 --- 2008-12-10 20:24:51

25

好东西
米兰的科比 --- 2008-12-14 20:23:28

26

不知所云

pwenhuan --- 2008-12-15 20:25:20

27

不错
dingyang --- 2009-01-31 15:24:15

28

抗倭先锋 --- 2009-01-31 16:09:19

29

太复杂了。我们都是用一个编好程的软件来计算
dingyang --- 2009-01-31 18:45:56

30

正好需要

奔狼2008 --- 2009-04-19 15:27:28

31

好东西
forgetgod --- 2009-04-20 08:44:01

32

不知道有没有成缆过程的线速度方面的知识~
狼宇 --- 2009-07-29 22:42:58

33

谢谢5楼的友情提供
YZS --- 2010-08-17 12:50:27

34

先下下看

 

BXL1970 --- 2010-08-21 09:51:16

35

又是金币
jinfeng --- 2010-08-29 21:55:41

36

我邮箱,请大家发给我一份lfjinfeng@126.com谢谢了
同乡人 --- 2010-09-13 13:22:27

37

在单元格A13中输入 “单变量求解公式”;在单元格B13中编辑公式 “=B12+D12/2+2*ASIN(B10/2/(B14/2-B10/2))-PI()”;
在单元格A14中输入 “成缆外径D=”;
在单元格A15中输入 “缆芯面积-空隙总面积-绝缘芯面积=”; 在单元格B15中输入 “=ROUND(B14/2*B14/2*PI()-(D10+D11*2+D13*2+D14+(POWER(B10/2,2)*3+POWER(B11/2,2)*2)*PI()),2)”;
在单元格A16中输入 “验证结果:”; 在单元格B16中输入 “=IF(B15=0,C15,D15)”;
在单元格C10中输入“中心孔隙面积=”; 在单元格D10中输入 “=(E5/2+E6+E7)*2-(H6*4+H8*2+E8*2+B8*2)”;
在单元格C11中输入 “大芯间空隙面积=”; 在单元格D11中输入“=H3-E6-H7*2”;
在单元格C12中输入 “过渡公式∠COD=”; 在单元格D12中输入“=2*ASIN(B11/2/(B14/2-B11/2))”;
在单元格C13中输入 “大小芯间空隙面积=”; 在单元格D13中输入“=H4-E7-H9-E9”;
在单元格C14中输入 “小芯间空隙面积=”; 在单元格D14中输入“=H5-E5-B9*2”;
在单元格C15中输入 “正确!”; 在单元格D15中输入“错误!”;
至此,计算模型已基本建成。为了便于理解,可将“三大二小”缆芯截面示意图插入计算模型中;单元格A3~D9、A12~D12均属计算过程中所需的过渡内容,为了计算模型的美观可将所在行隐藏。最后形成如下图所示的模型:
下了,很深奥,看不懂
空心菜 --- 2010-09-13 13:53:34

38

下来看看,应该有用,挺深奥吗?
lgs588 --- 2010-09-27 11:47:58

39

谢谢

jiaye2005 --- 2010-11-15 12:49:14

40

如果能做成EXcEL那就好了

zpc --- 2010-11-15 22:27:13

41

不错的东西,谢谢楼主的分享!研究下。。。
jswxswg --- 2011-11-12 22:02:34

42

先下载

wushunzhi --- 2012-04-09 09:03:03

43

wsz55555 --- 2012-04-11 07:57:27

44

本人有最新的电磁线,烧结薄膜等生产技术,有需要请与我联系:717096895@qq.com
zjnd123 --- 2012-05-04 14:38:51

45

参观,路过
bekaert --- 2012-05-08 15:46:59

46

看看评价再说!
wszwszwsz5 --- 2016-06-15 19:18:30

47

--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