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数据 高频线缆 > BLUE RAY(次世代DVD)与HD-DVD的战斗历程(完整版)

BLUE RAY(次世代DVD)与HD-DVD的战斗历程 - 无图版

yzcc2008 --- 2008-03-06 16:44:49

1

BLUE RAY(次世代DVD)与HD-DVD的战斗历程

不晓得HDMI能否适用于BLUE RAY.如果不能适用那对HDMI的市场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李小龍 --- 2008-03-06 17:10:55

2

貼內容出來吧,大家會感謝你的
yzcc2008 --- 2008-03-07 09:46:00

3

OK.

发展史
       1998年,飞利浦与索尼公司率先发表了下一代光盘的技术论文,并着手开发单面单层实现23GB~25GB的技术方案,给业界带来了一个惊喜。
       2002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联合日立、先锋、三星、LG、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0.9版的Blu-rayDisc(简称BD)技术标准。Blu-ray是BlueRay(蓝光)的意思,因此2月19日也正式表明下一代DVD候选人——蓝光盘的诞生。
       BD集团随后在2002年6月14日向外正式发售BD规范1.0版,一共3册共5000美元,至此标志着BD的设计已经完全确立下来。
       虽然目前BD与HDVD谁将作为下一代的蓝光存储标准这一争议一直存在,但这也促使两家不断推陈出新,进行技术改革。2003年,蓝光激光头达到投产水平,但是适合投放市场的蓝光产品在2006年才开始出现。
       2006年,索尼、先锋、三星等等都发布了其蓝光技术与蓝光产品,并且都提出了自己的蓝光计划。在中国市场,2006年7月19日,明基第一个推出了其成型的蓝光产品。可以说,2006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蓝光元年”。
       2008年2月16日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的头条新闻中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东芝宣布放弃HD-DVD格式。新闻节目中称,东芝在这次“次世代DVD规格战争”中宣告彻底失败,损失高达数百亿日元。于此同时,路透社东京分社也刊发了“东芝放弃HD-DVD,终结格式战争”的消息。
       从只支持HD-DVD的微软宣布同时支持两种格式,到前一段时间,HD-DVD阵营的华纳倒戈,东芝率领的HD-DVD阵营可以说越来越艰难,今天就连东芝都宣布了放弃HD-DVD格式,这场持续了数年的规格之争,最终以蓝光的胜利而告终

BlueRay的应用
      
2007年底,索尼公司在中国推出第一款配置蓝光DVD的高清播放器:BDP-S300/BM 蓝光播放器开启了蓝光在中国商业化的运用,在此前的PlayStation 3取得的骄人成绩为蓝光与HD-DVD的标准之战奠定了基础,但是,这款DVD高达5000RMB的售价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成本的桎梏使得BlueRay普及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DP-S300/BM 蓝光播放器性能标准
7.1环绕声道
1080信号输出
每秒24帧的电影般播放帧数
x.v.Colour色域标准
BRAVIA Theatre Sync影院同步功能

yzcc2008 --- 2008-03-07 09:52:03

4

蓝光的成功源于对片商知识产权有保护

  主持人:蓝光的胜利是因为产权保护上做的到位?

  赵效民:可以这么认为。从历史中就可以看到一些规律,比如说DVD,当时SD和MMCD这两个标准的竞争,SD容量比MSCD大,初期发行容量才3个GB,SD是5个GB,之后MMCD得到了IBM和苹果公司的支持,因为对IT界比较友好,承诺可以提供复制服务,但是东芝SD跟华纳一块来做的,华纳是很大的媒体发行商,对版权保护非常重视,所以SD在版权保护比MSCD更强一些,结果SD获胜了,目前的规格是按照SD设计的。从这点可以看,容量大的,版权保护好的,发行媒体格式更受片商的青睐,能受到片商的青睐意味着你在战场上有充足的弹药跟对手周旋。尤其对发行媒体来说,它的成功和失败根本不在于技术的优良和其他的技术要素,关键是你提供的这些东西能不能吸引到发行商的支持,这是最主要的,包括国内的EVD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哪怕再便宜,发行商不采用你,终究还是不会成功的。

  主持人:2008年1月5号华纳兄弟宣布放弃HD DVD格式,独占支持BD,这预示着HD DVD已经退场了。

  赵效民:对,可以说是一个天平。天平如果在一个稳定状态下,可能左右稍微有点摇晃,如果突然你把天平一边的砝码移到另外一边了,你会发现天平很快倾斜,这是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大家更多是见风使舵的,真正有原则,站在前线冲锋的人还是少数。像八大厂商一开始站边以后是冲锋了,后边站边的是消费者还有零售商、经销商,他们都是属于见风使舵的。冲在第一线八大影片公司自己为自己的利益去选择了。在这里选为什么BD和HD DVD都有各自支持者,当时的技术不是很发达,对容量有一定的要求,容量更大,SD战胜了容量较小的MMCD,当容量达到一定的程度,高级的视频代码出来以后,容量不是决定一个发行媒体成败得根本因素了,我不太赞同是因为BD的容量大,所以才战胜HD DVD。因为一开始最早的时候是华纳、派拉蒙和环球三家先说支持HD DVD,到了2005年因为时代华纳大股东的压力,华纳兄弟宣布同时支持HD DVD和BD。当时有一个趣闻,2005年华纳兄弟三位高管跳槽到派拉蒙,把华纳兄弟要中立的消息带给派拉蒙,派拉蒙在华纳之前宣布中立,这是对HD DVD第一次比较致命的打击。当时在八大厂商里只占了三家,其他几家都是BD阵营的。只有环球一家支持HD DVD。为什么HD DVD还有价值,就是在容量保证都满足情况下,片商的需求有点分化,有的需求是复制成本更低,这可能会喜欢HD DVD,有的还是追求大容量,他们可能追求非常极致的品质,这可能是迪斯尼因为容量的问题去选择BD。还有一些片商肯定有自己的立场原则,比如索尼影业,索尼本身是做BD的,索尼影业肯定支持BD。还有20世纪福克斯是非常关注版权保护,当时可以感受得到福克斯是最早加入BD协会的好莱坞片商,但是迟迟没有宣布支持BD,他还是想在DVD论坛和BDF之间讨价还价,他当时想加入更严格的版权保护。

--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