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 电力电缆 > 空气检测仪器市场需要规范化发展(完整版)

空气检测仪器市场需要规范化发展 - 无图版

依然小步 --- 2014-05-14 15:45:02

1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因而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大气监测市场收到了热捧,但是随之而来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国内空气监测行业呈现出受制于人、市场竞争混乱的局面,行业的整体发展亟待有效规范。

伴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不断加重,国内对于大气监测市场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客观的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的要求不断的提高。但是国内的空气监测现状并不是很理想,整体呈现出技术受制于人、市场竞争混乱的局面,整个行业发展急需有效的规范。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以及环保部发布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在2015年之前全部建成细颗粒物监测点和国家直管的监测点。并从科研、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强对本土龙头企业的扶持,刺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参与国际竞争,可以看到国家对于空气监测也给予了有效的扶持。

同时,逐步开始布局建设县级站、农村站。这些监测站点将按照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要求,分批增配PM2.5、O3、CO等监测设备,一些机构预测,大气监测仪器行业将迎来采购潮。

因此,人们对于国内的大气监测市场是非常看好的,一台国产或进口PM2.5仪器售价在15万至40万元人民币不等,新建大气监测站点,配齐全套仪器,最低则需要人民币130万元左右。

而“十二五”期间,国内要新增1500多个PM2.5监测点位,如每个新增站点均配齐全套空气监测仪器,以此推算,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其中 PM2.5仪器销售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至8亿元。

与此同时,在对仪器后期的维护和保养中,将会带来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一台监测仪器的平均使用寿命在3至8年不等,使用寿命达到后,则需整机废弃并重新购置,这将带来相关仪器销售市场的持续增长。

我国“十二五”规划新增1500个监测站点,每年的运营和维护费用将超过2 亿元。因为一套6参数常规监测因子一年的运行费用约为15万元含耗材、配件、标气、通讯、人工等费用,场租费视具体站点情况从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一般来说年运行费用为仪器采购价格的15%左右。

各家厂商对于未来的空气监测市场是一致看好的,2013年,河北空气监测系统销售超过400套,其PM2.5自动监测仪累计销售达到了500余套。放眼到全国的市场,那将是非常巨大的一块蛋糕。

国家政策给环境监测仪器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除常规空气监测站外,也将会扩大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源解析服务等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不过在行业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目前我国空气监测仪表仪器行业技术尚不够成熟,因其缺乏技术资金,研发能力低、低水平重复多,仪器种类、质量、性能很难与国外企业抗衡,行业发展面临多重障碍。按照监测原理的不同,PM2.5监测仪器又可分为光谱法、震荡天平法和β射线法,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后两种方法。

以生产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为例,目前国内先河环保、聚光科技、武汉宇虹、中晟泰科等国内企业均能够生产相关产品,但目前国内生产的仪器却无法做到24小时连续读数。而以震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为例,目前国内只有安徽蓝盾光电子和武汉宇虹两家企业进行生产,但两家企业的相关产品均处于起步阶段。

总体而言,与国产同类产品相比,国外仪器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方面都相对成熟,并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产品运行较为稳定。

而国内的很多企业,目前仍然停留于模仿的阶段,自主创新的能力还差很多,比如说国内的PM2.5监测仪器在市场份额、稳定性、产品先进性上劣势明显,只在造价上有一定优势。国内PM2.5的监测设备和技术还主要依赖进口,非国产PM2.5监测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这可能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竞争。

以上海地区为例,目前10个市级检测站采购的PM2.5监测仪器全部为赛默飞世尔公司生产的震荡天平法监测仪。事实上,在PM2.5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上,国外厂商始终掌握着市场话语权。

国外环保产品开发及推广时间早,且国外公司综合规模大,在国际上排名靠前,故在国内环保市场的认知度较国内环保产品品牌要高。在国产品牌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国外产品采购仍是市场主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在各地自行组织的招标采购项目中,仍然以价格高昂的进口设备为主。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成为国内的热点,因环境监测产品标准执行等种种原因,诸多不掌握技术、不具备生产和售后服务能力的企业在国家政策红利面前一哄而上,甚至采取恶意竞价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这种小而散的格局,不利于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掌握高科技技术即掌握空气监测行业的命脉。一方面,国内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发挥本土优势,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家应从宏观层面加强对空气监测行业的引导扶持,促进科技创新,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对企业而言,若想在环保产业中分得一杯羹,不可避免要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国际技术标准认证等问题。李玉国说,这就需要民族企业需要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加大自主开发力度。

另一方面需要国内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或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对掌握核心技术国外企业的并购,从而快速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并发挥本土优势,客观分析国内环境治理的难点,开发适应国情的产品。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还期待国家加强对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技术创新。制定国家重大环保技术科研项目指南时,应积极吸纳龙头企业参与,充分调研龙头企业在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成果转化方面的各类需求并予以指导、协调资源。

在实现产业化后要从国家政策层面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创新金融政策,建立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担保基金,政府财政资金采购,应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产品倾斜,这也是国际惯例。http://gongcheng365--.cn/

-- 结束 --